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別裝作不知道

和孩子的互動有如一場乒乓球賽。你發球,孩子回拍球;孩子發球,你也要回拍。不一樣的是球賽是由比數的結果來決定輸贏,教養孩子沒有輸贏,只有過程,是一場無止盡的過程。因為對手是我們的孩子,我們都希望,也期待這場一輩子的互動中因為有心、有創意的對待,讓過程是一種充滿美妙的享受之旅。

別認為對手比你小,你就不經心。他要你看中他,認真的對打,他也有他的想法,有天要打贏你。當然,別忘了他也會罷賽,離你而去。大人常常犯了一個錯誤「以大對小」,在他不瞭解、不懂時,用世故的眼光去要求小孩天真的心跟隨你,這不是一個好的方法,短時間可能有效,時間一久反成為日後爆發的能量,實不可取。別裝作不知道,你倚老賣老,從現在起,你要好好全心全力投入這場球賽。
別讓球賽無聊的進行,加點創意讓球賽精彩。我喜歡看足球賽,在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賽中,每一屆被指定的足球在花樣和製作技術時常翻新,製造的材質也都有科技化的改進。為的是讓球員踢起球來更順暢、更吸睛、更人性化。
我們和孩子的「球賽」也可以參考並加以沿用。把生活美學帶入「球賽」來,提昇互動的美感,應用美學讓互動更廣、更有趣。
舉例來說:
有家長鼓勵孩子閱讀、看電影,並一起分享讀書及觀賞電影故事裡的心得。
也有媽媽提議、鼓勵一起出國,拓展視野,就和孩子擬訂好儲蓄的計畫,每天確實執行。在寒暑長假中,真的出國,共同實現了計畫,享受了國外旅遊的承諾,這是球賽「發球者」有心,用心「作球」的結果。
多年前在台灣的南部,有位老農夫扶養了八名子女,各個小孩成就不凡。不是醫生,就是博士、院長、教授,八個孩子都出國留學,都學成歸國。有位日報記者聽聞消息之後,特別尋找地址找到正在田埂中耕作的老農夫,請求採訪。在訪問如何成功的教養子女的方法的過程中,老農夫思考良久後的回答是「也沒做什麼教養啊!我辛苦耕作都快養不起全家了,哪還有時間管教孩子,都嘛讓他們自生自滅,沒多操心啦!!」經過幾次的探詢答案都是如此,眼看截稿時間快到了,就要求老農夫在客廳拍了些照片,準備刊登時使用。回到報社,怎麼寫呢?這本來可以當頭條的新聞,看來就要開天窗了,就在反覆看著洗出來的照片,不知如何下筆時,這位記者忽然大叫「找到了!」,他馬上打電話,請求老農夫再次接受他的採訪。原來,在他看照片中老農夫單獨的身影背後,牆上竟是一張張貼得整整齊齊泛黃的獎狀,不注意看還以為是泛黃的壁紙。
他飛奔再來老農夫家探訪了老農夫。「這也沒什麼啦!孩子小時候在學校得到獎狀,我也不知道要擺放在哪裡,剛好客廳的土牆上有個洞,就把獎狀貼上去,好像比較好看啦!接著,老二也拿回來,老三、老四……一個個拿回來,就全部往牆上貼,他們還比賽,一學期中看誰拿回來的比較多呢!」
這位老農夫爸爸是個發球高手,不是嗎?如何誘導孩子的潛能,給予正面的接發球,別裝作你不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