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培養孩子「美的能力」

「雕刻大師朱銘成名作「太極」,粗曠的木紋、俐落的刀功、簡潔有力的型態,展現了太極的神韻和氣魄。」我在朱銘美術館的大作前為母親解說「不太像啦!」家母如此回答,我趕緊拉她到餐廳用餐,就怕爭辯「像不像」而壞了遊興。
在課堂上,放映立體派大師畢卡索在十五歲時所畫的腳部石膏素描,足見大師紮實的寫實功力,後來的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立體派時期的作品,以抽象來創作,不再有寫實畫風了。當然孩子太年輕,不見得認識大師的種種,但是它們都知道「閉著眼睛卡在廁所」的「閉卡所」。也好,先引起興趣,再來引導。


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培養孩子「美的能力」愈早愈好。孩子在幼兒時期他的視覺和聽覺有一段是相互連接的,孩童會以聲音來判斷形體和色彩。長大一點這功能就逐漸分離了。培養孩子美的能力,由小時候的塗鴉、描繪、模仿到技法學習、閱讀、吸收多元藝術和接觸,都可以讓孩子觸類旁通,美力加分。當然,美的能力不只是畫畫的功力,或是畫得像不像的功力,而是有階段的培養孩子在美術的技巧能力,美感的感受能力,及美學的精神層次。
美是什麼?可能是花、色彩、煙火、時尚、一幅畫、兩隻鳥、一幢建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而「美」也可能是一種心靈的感受或是心情的感動。例如,每年的跨年煙火,最燦爛美麗的是雪梨歌劇院的煙火秀,但它的美麗並沒有觸及到我們內心而感動,反而101大樓的煙火秀,在美豔之下有我們大夥一同的倒數聲,有我個人的心願和祝福。我覺得101的煙火最美、最深刻、也最動人。
美是什麼?美也是一種行動力。日本姑娘天生長相並沒有比較美,比例也沒有華人女孩勻稱,卻得到世人對日本姑娘甜美的稱讚,原因為何?理由很簡單,日本姑娘勤於清潔打扮,講究乾乾淨淨、漂漂亮亮才出門,這種對美的行動力跟執行力當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美的能力」可以觀察、運用、創見三步驟來進行。
培養「美的能力」最先可透過「觀察」,把看到的事物紀錄下來。「觀察」是進入繪畫、作文、科學、攝影等的大門。有了觀察,才能有所傳達,而傳達的技巧就要訓練,才能進步純熟。如繪畫的訓練由多媒材到素描,到主修的科別;作文亦同,在常用的三千多字中來運用撰寫成文章,這多美的異曲同工之妙啊!沒有了觀察,就少了現實社會多樣、豐富事件的養分了,也就少了串連到美感的想像了。
第二是「運用」也就是執行力。把「觀察」的人事物,當成運用的元素,放入想像加入主題,交叉進行或倒述說明。這些都是美感的構築過程,設計師看到雨後陽光照射產生的彩虹而有了靈感,勾繪出圖案。小朋友看到了彩虹有了想法,寫出了令人感動的文章。上班族下班時看到彩虹,發了封簡訊給女朋友,可能就此互定終生。美感是累積、運用得來的。學會了運用,技巧才能延伸,技巧的融入賦予了生命形成美感。近年來韓國女性整型風,也是一種對美的運用和要求所致,雖然有正反的聲浪,但起源於對美的追尋。
第三是「創見」。技巧的運用和美感的呼應是創見的前身。三者之間並無不同,有了創新的想法和見地,應該是在學習技巧及運用時逐漸培養產生出來的。好的、優質的創新美學,必廣為流傳或成為經典,美學的素養並涵蓋了技巧與美感的應用。
當然,每個孩子的資質不同,未必人人都成為大師、名家。然而,「美的能力」從小培養,對孩子也有諸多好處。例如,挑選搭配衣服的穿著,愛屋及烏,也為家人對食衣住行的美感上較挑剔;課業壓力增加時,可以繪畫舒壓平衡心情,緩衝情緒,可以藝術治療;寫文章、畫卡片、追求異性、討好異性求愛情;參加比賽增加自信,認識同好終生好友;企劃、履歷表美感十足,獲得更優的工作機會,拓展市場的競爭力;工作之餘,發揮美的專長,開創事業第二春;美化自己的BLOG、生活空間,加強人際互動,還得個設計獎也是不錯。這些,無一不需要「美的能力」。美的事物總令人眼睛一亮,吸引目光。「美的能力」不只是生活上、事業上的幫手,更是人際關係無往不利的利器。
培養孩子「美的能力」愈早愈好,不必管你或你的小孩現在幾歲,就從現在開始,都是正確的、最佳的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