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創意是甚麼?


「創意」還真是有點難以說明的字眼……
兩個人相見叫相遇,走路上遇到友人叫巧遇,以你為尊叫禮遇,窮兵黷武叫防禦。
1+1=3叫創意。
簡單來說把兩個不相干的物品或想法加在一起,這就是創意,也叫創新。所有天馬行空的想法叫想像力,把想像力落實執行並完成它就叫創意。
和創意連在一起的好朋友就叫「發明」。

「椅子可以滑動的話,可能更好!」這是一個想法。
接著有人把椅子和會滑動的輪子拿來,把兩者組合、結合,達到可以滑動的實用效果,完成一件新創意的傑作—輪椅、辦公室的可滑動桌椅……接著創新的商品直排輪也都一一出現了。
劉興欽老師是漫畫大師,也是發明大王。因為畫漫畫的需要,他把用短的鉛筆一段一段連結,方便作畫時不必一直的削鉛筆,於是就發明了免削鉛筆,造福全球使用鉛筆的你我。因為下雨天雨傘收起來會到處滴水,不方便也容易弄濕地面產生滑倒的危險。靈光一現,他把傘頭加裝上水杯套來收集惱人的雨水,這真是一次方便實用的新發明。這些都是「創意」的實現。
創意是什麼?對孩子來說……
一歲孩子時是撕紙、咬紙的觸覺時期。
二歲孩子時是塗鴉、亂畫的大、小肌肉訓練。
三歲孩子時是線條、圓圈和大便的原始創意。
四歲時是聽故事,好動、好問為什麼的思考家。
五歲時的創意是「一起玩好嗎?」的群體社交力。
六歲時創意是「我也可以!」的自我調適力和學習力。
孩子在6歲之前,大腦處於聽覺和視覺共通的階段,聽到等於看到,看到等於聽到。6歲以後這個共通就不再聯結。若大人們能在小孩這個階段培養和激發孩子自主性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那培養出的能力就能一輩子持續。這是孩子對於圖像學習能力最強最容易的所在,也正是大腦裡的海馬回主掌記憶的功能。
諾貝爾得主費曼說:「我的答案永遠是N加一半」。
比如樹上有二隻鳥。
普通的問法:那是什麼鳥啊?
N
加一半的問法:那二隻鳥在做什麼啊?(創意引導)答案就多啦!在說話、在大便、在吵架、在發呆、在……。這就是「N加一半」很好的例子,充滿了創意和各種可能。
爸爸媽媽是孩子的創意老師。創意的出發點是做出不同,不止是做得最好,因為不同,所以凡事自然變得更有多種可能,也才顯得具有挑戰又富趣味。而最佳的互動方式就是用心學習,親身觀察體驗和感受孩子的小小舉動,瞭解和認同孩子在不同年齡的獨特創意表現方式。最快和孩子玩成一片的方式是你當孩子王;會說會笑會唱又會畫,能哭能叫還能說故事。當孩子認同你,得到孩子的信任時,你們在一起所激發出來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就正如前面說的
1+1=3
「孩子+=新發明、新互動、新領悟!」
你也慢慢可以心領神會「創意」的魅力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